我们开始决定与我们「从来不曾遇见和认识的人」聊天,当然是因为在做产品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非已有经验可解,于是她拉着大队人马每周跟我飞往不同的城市,去「遇见」,去「观看」,去「认识」。
可是当我「遇见」这些人之后,才发现其实他们是我生活经验之内的一群人。在我离家读大学之前,这些人就是我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是那些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干着粗活,没什么远见更加没有什么高大的理想,吃饱喝足已是足矣;他们是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生活在祖祖辈辈编织的土地、人际关系与生活方式的网上;他们是那些被称作「loser」的人,每每我们在谈到互联网扩散的时候会这么说这群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PC,借由智能手机,这些人才第一次接入了互联网,他们是最后一批进入到互联网的人。」尽管我也熟稔的使用这样的语言,但是这些人离我实在太近了,他们就是我的叔叔我的哥哥我的发小,我怎么会需要去「遇见」和「认识」他们呢?
所以我其实不是很喜欢同行的同学们对待这些人的价值观。在他们被当成「loser」之后,这样的反差就更加有效:一方是在上学、就业中从来没有失败经验的佼佼者与胜出者,另一方是那些在这些竞争中不断被甩出竞争序列的淘汰者与失败者。他们还不怎么会使用自己的手机,他们仍旧看各方卫视看《非诚勿扰》看《爸爸去哪儿》,他们更多的时候跟隔壁楼的朋友打麻将打扑克或者蒸桑拿喝茶KTV,在这些忙到几乎没时间休息,每天都加班的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在「虚度光阴」,并且在不断的反问,「他们怎么可以这么不上进呢?」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活该他们陷在生活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在多元价值观的互联网从业者的世界中,居然这么简单明了的将「上进」、「优秀」这样普世主流的价值观奉若道德神话,让我异常震惊。
她没失败过,从来没有。她异常优秀,异常成功,所以这些人她从来没有遇见过也没有认识过。但,这些人现在成为她的产品的主要用户群之一,她必须逼自己去认识他们,然后她仍旧站在了自己原来设定的思维模式中来认识这些人,于是,再如何深刻,也只是,缝缝补补而已,当她没法与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她无法去体会这些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就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辛苦和卑微的生活在这个一点都不美好的世界上。
前几天她来找我,她说,她突然明白了,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在不断的认识和学习,只是认识与学习这个世界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些人选择了书籍,有些人选择了游戏,有些人选择了《无诚勿扰》。职业也是人们选择的认识和学习世界的方式。即使是孕育一个小baby,即使那个女生再也没有时间来读心爱的小说和心水的电影,但是她认识和学习的脚步却不曾停下——当妈妈,这是多么重大的一次人生学习。
她没有生过小孩。她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出差的时候,我们累了睡了,她在颠簸的包车上做笔记写邮件。她这么勤奋,她从不服输从不妥协,她捍卫了多年的价值观却在今天她不得不要理解那些「从来不曾遇见、认识」的用户的过程,变得更加宽阔和平和了。像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任性的青春期之后,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
而关于这种改变,我想聪明的、有智慧的、有天赋的且刻苦的人,总是会寻找到另一个自己的,就像是有慧根的人总会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那样。也因此,你会对自己有所宽恕。所有的读懂别人,不过是从别的维度在读懂自己。这是我们与自己在和解。
我觉得她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