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

好像某一个阶段,特别喜欢去回忆「我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的」,会想去感谢一些人,在人生某个特定的时间出现,他们可能完全不知情,但是我却可能就因为某个当下的执念,就执迷不悔的去变成另外一个样子。那时候会想去感谢这些人,「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我自己」。然后到了某个阶段,更加偏执和执念,故意或者潜意识作祟,生活中屏蔽了所有这些人,任由那时候的自己肆意生长,大概心里面是想摆脱,但又明白无法摆脱吧。现在想起来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屏蔽的这些,包括高中最好的朋友,包括最喜欢的电影和音乐,还有觉得在感情上觉得有亏欠的人。没勇气去面对,故作忙碌的姿态逃避,大概就是我自己。然而似乎「上进」这样的价值观太过于有说服力,然而确实也尝到了甜头,忙得也是不亦乐乎。所以真的没有想过再去面对那些曾经「意义重大」的人和事。

最近自己遇到了点问题,可以勉强称作是「生病」了,一下子没法工作甚至没法思考,没法写作。停下来,睡了很多觉,故意不去思考,反而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那些绕过去、屏蔽的人和事,曾经自己还经常感谢的人和事,现在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大概主要还是因为,虽然自己一直明白这些影响了自己人生走向的人与事是如何的意义重大,出于礼节性的去感谢,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想过,被这些影响的自己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是不是自己愿意变成的自己。关于这些,从来没想过。大抵还是年轻气盛,太多不懂反而脚步轻盈,万水千山走过了,想要的都拿到了,回头再想这些,虽然并不能给出什么明确的答案,但至少终于承认变成今天这样的自己,有太多并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在偶然性造就的人世间,有一些是甘之如饴,也有一些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昨天下午在网上闲逛,非常偶然的看到一些高中的校友对于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的书写,帖子翻了好几页,甚至看到了她的笔记。当时就泪目了。今天的我并不会随着尘封在箱底的日记本而忘记,这些年那么想活得有点「水准」,不过是受语文老师的影响。这些还包括,我最终还是很想当一个老师,想当一个好老师,也不过是高中时候上语文课的时候,每每感受到的风驰电掣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似乎是人生当中物质极端贫乏时所能达到的精神愉悦的极致。这么多年,确实认识了更多更厉害的人,但深入相处之后更觉得人性之复杂,对于人性很失望。这个时候想到这个老师,看到这么多年爱她的学生在网上记录她的言语,我是真的很想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回到她的课上去听语文课,那么想写好作文以获得被传阅或者宣读的机会,等等。于是就很想知道现在的她如何,辗转要到手机号,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大概想,如果可以,9月份我要回家里去一趟,去高中看看她,也许我还是没有勇气跟她说话,也许她也不会知道她是如何深刻的影响了我,但似乎心里很确信她不会让我失望。

自从有车之后,我的生活就有了另一个变化,又开始体会到听流行音乐的快乐。我想能循序听CD是如此的幸福的一件事。我喜欢开车,大概也是因为那个过程可以很孤独也很专注的听音乐。这一下子自己就又回来了一部分。我后来不听流行音乐,一方面是因为很想脱离感性,而听音乐总是让人容易脱离当下场景而失去理性;另一方面,似乎认定听Mp3或者手机听歌无法真实去享受音乐的美好。当然我也并不觉得介质这事儿真的有多么重要,我热爱的不过是那个年纪听那样的音乐,走过这一段之后,竟时移世易,朋友不再是那时候的朋友,游戏规则不再是那时候的游戏规则,就连听音乐都不再循规蹈矩,索性也就不听了。恢复听CD之后,想起了好多事,那时候的心事,那时候的好朋友,那时候最想成为的人,和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