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记(1)

这本来是一个村子,有耕地,有农田,有春种,有秋收。60年代国有重型工业企业占地,这个村子的大部分耕地被占去,孤立在一群厂房设施中成为一个『非农业户口』的『城中村』。进入21世纪,大型国企开始走下坡路,城市化的号角却吹得嘹亮,这里原有的重型工业企业据说被规划成『重工企业博物馆』,作为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烜赫一时的国企之见证;而另一边,则因为毗邻古都遗址,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而被规划为未来的『城市新地标』,如同广州的珠江新城那样。这个小村庄及其邻居地区都被纳入规划的版图。

对政府而言,收回集体土地,将集体所有制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然后将其贩卖给开发商。这是打着城市化给人民谋福祉的旗号在打造政绩,创造政府收入。

对集体土地所有者而言,他们关心的却是,能发多少钱?分多少套房子?等等。对于即将失去的土地他们没有任何眷恋。在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他们并不知道对于他们正在丧失的土地,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只关心能否赶紧分房子,分钱。然后各个村子开始比较谁能拿到更多。

普通人谋的也只能是实惠。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所谓的利益分配方案,他们也并没有多少决定权。通常都是所谓的『村干部』们包揽了与政府谈判,并代替村民们做决定的权利。而在其间会有多少猫腻,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而每当所谓的方案太过于苛刻,这个时候年轻一辈们很少能有什么开口的人,因为他们在未来还要『和气为人』。这个时候出头的人往往是那些年过古稀的老汉们,他们一个个聚起来开始在村委办公大楼门口训斥那些为官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有训斥晚辈的资格,毕竟所有的土地以及荣耀都是从他们的手中挣来的,他们不允许这些财富被糟蹋。另一方面,由他们出面闹事也是因为村中的『中国基因』还没有被完全破坏,一个人若是名声坏了,那他也就会被所有人嗤之以鼻,这个人也就很难能挑起什么大头来,而最师出有名的罪名制定者,不是最有文化的人,也不是官最大的人,而是那些老汉们。最后,老汉们一般身体都经不起折腾,动弹不得,最精贵。不管是说话、动作上,那些家伙们都要思忖着点才行,若是因为吵架动了手让这些老汉们有个散失,那绝对就是闹了大事。

利益分配方案制定的差不多了之后,先是上级审批,然后是村民签字。当有绝大多数人签字之后即生效。然而这个方案,却明显基于传统的封建思维,比如男女不平等,比如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不能得到保障。然而在以『血缘』作为主要维系机制的这个村子里,家族为大,保证大家族利益为根本,才能让大多数人签字。这是『传统思维』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妥协机制。

《寻路中国》:美国人眼中的气若游丝。

豆瓣条目在这里

据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说,在过去的十年,全国每天消失80个自然村。

就是这个周六,来自台湾的师妹告诉我,她作为一个『本省人』,是真正来到大陆之后,听到每个人不同的口音以及每个人从那种口音之后所携带的城市历史与个人气质之后,才开始真正体验到她那么多年所不解的『外省人』的家国情怀。那是在李安电影中的『正宗的湖南话』背后所掩藏的玄机,她这才明白。

这次国庆回家,看到小时候所生活的村庄即将消失,这才被所有的『乡土中国』所击中。硕士时期导师开的书大都是『读懂中国』系列,那时候容易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那是我想要摆脱的成长经历。而今,再次重新观看这些亲历过的人生,才明白个中缘由。原来,他们是我身上携带的每一个微小的符号,气若游丝,如此真实。

上个学期,外教的英语课上,我做了一个关于自己家乡小presentation。我一直在强调,所谓的中国,不是我们看到的奥运的北京,世博的上海,亚运的广州以及大运的深圳。中国恰恰你是你所没有看到的那个部分,是跟我讲着同样语言的台湾『外省人』所忽略的那部分中国,那部分中国呆着粗糙的质地,晦涩的方言,还有它温和的气韵,总会提醒着我们的来处。

自从2011年辞职后,状态一直不好,读书和电影成了救赎。看过不少纪实题材的书籍与电影,尤其以最近看到的《祖荫下》与《金翼》为上。所以当我打算去长沙出差的时候,想也没有想就拿出来这本《寻路中国》,我想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顶多也就是媒体人的那种惯用套路,权当解闷好了,哪里想到,居然读到了精彩。

作为一个美国人,作者何伟在《寻路中国》中所呈现的中国,是他在亲历过中国二三线城市之后所看到的中国。他以他的完全的西方思维来写他在中国所遇到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所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第一部分『城墙』中,作者将这样的内容写到极致。但是这样的内容对我来说确实是不解渴的。

最吸引我的是第二部分『村庄』。作者与北京郊区一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不仅近距离的观察了这家人的生活状态,并且尝试以其西方思维来解读中国最普通的农村生活。于是,第二部分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近距离的参与感,以及其作为外来者的『陌生人』的状态,使其所处的距离更有味道。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个部分是作者的一部分人类学著作,尽管其分析深度不够,但是作为一手资料却为我们观看正在迅速城市化的中国,提供了最为鲜活的素材。最后,因为作者与这家人在一起生活经历了几年的跨度,而这几年又是中国发展最为迅速、北京农村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些时期所折射在这几人身上的变迁则是更为清晰与深刻。

第三部分是发生在沿海城市温州的『工厂』。在农民涌向城市,在经济最为活跃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工厂』,作者记录了他的经历。但是这个部分则没有能够想『村庄』那样写出精彩。我想这也是遗憾的一个部分。切入点足够有意思,行文却落在表面,没有能深刻的反思中国当下遇到的城乡『断裂』与价值混乱的本质。然而作为一手资料的角度,因为已经其他形式的文学形式,如纪录片等深入到工厂来进行创作,使这一部分的力道有点虚弱。

听朋友推荐这本书已经有一些时日了。但是真的拿起来,进入其中的时候,我自己的感受是处于东西方思维的跨文化冲突并不多,个人觉得其记录意义(文本意义)大于其分析意义。然而,仅此而言,因为我们在我们使劲想要帅掉的时候并没有能够过多的驻足,处于自己民族的书写往往又特别容易陷入回忆苦难的『宏大叙事』或者干脆不掩饰的『矫情』之中,作者西方的成长背景倒是为期提供了社会学中『陌生人』的最佳记录状态。

 

28岁说(4)

『家』

在家睡到自然醒,醒来却丝毫不觉得孤独,阳光洒满我的写字台,我揉揉眼睛,恍如梦境般的反应过来,我在『家』。

这个『家』,我生活到18岁;在后来的人生里,这张属于我的床和写字台我却经常缺席,每年加起来都不到一个月。再后来,这里成了『父母家』,北京的那个租住的温馨凌乱的小屋不是家,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家。

我再怎么看不上的人,都有一个『家』,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眉来眼去,嬉笑怒骂,人来人往,那是家。我没有家。

起床看到熟悉的客厅,安静慵懒的沙发,没人。我打开手机,欠费,与世界失去联系。这一刻才觉得不需要再追赶,遥远的那些勤奋啊上进啊,不管有多大程度是做给别人看的,此刻都可以不在乎,因为,这里是『家』,即使懒惰也没有人会怪你;即使不优秀也没有人会嫌弃你。于是越发觉得自己的所谓『勤奋上进』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的牢笼,一种无法驾驭自己生活的恐慌感,是出于畏惧才强装出的坚强。

坐在马桶开始缓慢的放松,眼前是母亲贴的便签,第一行是我的乳名,落款是『妈』。我想她一定在一年的365天之中都在念想着可以写这样的落款,可是她唯一的儿子却常年不在身边,硬生生的剥夺了她在便签上写这样落款的权利。便签上写着中午吃饭的时间地点,我一番磨蹭之后前往。手机欠费,没有网络的日子,真心好。

 

味道

刚走到奶奶家门口,有车堵住我的去路,车上下来的那个人我很熟悉,是这辈子第一次教会我『小鹿乱撞』的感受的人,以至于我在今后的人生里面,总是在找这样的一种模糊的感受来附和某个盛夏午后我们手牵手的感受,他的脸型,他的体毛,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他的味道。

他朝我一笑,问完我何时回来的之后,第二句紧接着:『找到对象了吗?』如果要是在北京有人这么问我,我肯定心里嘀咕『关你P事』然后扬长而去。可是面对这个人,我只能是把习惯的思维方式硬生生的塞回去,所有的场景都在提醒着我不能以惯性思维来思考,于是在想他期待的回答该是什么。但是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于是各种打哈哈应付。这个国庆,小学一个班的同学有3个要结婚,大家都卯足了劲儿要娶媳妇儿。他又问我会不会在那几个婚礼出现,我回答份子钱都会上,但人就不出现了。他一定无法理解我只能把时间丢给家人,然而我现在的身份却让他必须接受这样的想法:也许文化程度高的人有他这样做的理由吧,尽管有点怪。这也成为我的长辈们的几乎惯常的想法,于是我也就顺理成章的将其当成逍遥法外的借口。

半年前回家参加发小的婚礼见到他,他带着新婚的妻子,还如同十年前一样瘦;今日一见,肚子已经隆的老高。他说那是结婚的附带品。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跟我说的了,于是借故走了。也许是我的鼻子退化了,我再也没有闻到他身上那种特有的让我迷恋的味道。

 

温度

一个好汉三个帮。小时候无意之中写下的故事,可能之后所有的波澜壮阔的人生都无法超越。我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分别是小天、小彬和小年。其中小天只大我20天左右,然而在满月后我们就见到,他那时候就表现出大哥的气势,直接从我手中夺去我心爱的玩具,这个典故被双方的母亲时常提起。小天去年结束了一段9年的感情,然后跟另外一个新认识的女生闪电结婚,成为我们中间最早结婚的人。小彬和小年两个也都一直贯穿着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最过瘾的时光就是四个人可以凑麻将,也可以凑双升,那些年,我们把多少时间扼杀在麻将和双升中啊。

晚上九点接到小彬的电话,我正在姑姑家。他说他来接我,然后一辆白色的宝马出现在我姑姑家门口。他家境优越,却一直活得非常不开心。我知道他一定是找我有事,也不敢多言。到他自己的住处,他端茶倒水点烟之后,坐在我对面,开始沉默。这是我们的相处模式,任凭口中吐出的烟在空气间升腾,再散去,就够了。

当我仍然沉浸在多年相处的默契之中的时候,跟他开始说话了。他一口气说了四十分钟,我只是听着,听他的这些不如意的人生。在我看来,一个28岁还不到就可以有自己的公寓还开着50万的宝马的人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呢。可是他一边说一边叹气,把我也说得真的觉得他的痛苦是如此的痛苦啊,可是,可是我仍旧只能旁观者般听他吞吐抱怨与烟雾。那些缠绕在他身上的社会规则与人间尘埃,早就被我一刀一刀的从我身上简断了。可是,可是我要如何去宽慰这一颗如此真切的哀愁的心呢?

他说完,又接着抽烟,一支一支,夜已深。

接着我们打电话叫来了天和年。四个好朋友半年不见。天的妻子最近在预产期,但是听说我回来了二话没有就过来了。四个人坐在麻将桌上开始发呆。然后重复刚才的程序,抽烟,诉苦,聆听,然后重复沉默,烟雾升腾又散去。

接着天开始说话了,以他一直以来的大哥的态度和语气。但这次他的开场白却有点针对我,『我知道宋同学说的肯定有道理,可是关于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他却不懂,所以你必须听听我的意见』。我已经天然的被他们当做『外来者』,已经不属于生我养我的地方,并且他们也不在意那些『成规』来要求我,他们允许我逍遥法外。但是显然,我的意见已经没什么权威性,对他们而言,我的意见更像是『专家意见』:听听即可,做决定的还要是自己啊。

问题谈完,四个人又恢复沉默,喝水抽烟上厕所。十一点,我说散了吧,没人理我;十二点,我说散了吧,没人理我;两点了,我说真的不行了困死了散了吧,这时候大哥大天发话了,两点半就散。他的娇妻一个人在那个偌大的房间等着他,他却仍旧不舍离去。那时候我才感受到那些细致入微却沉默无言的情感纹理的来路,这样的友情,夫复何求。

可是,可是我知道,除了喝水抽烟上厕所,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时针它如同以往任何时候一样,一秒一秒认真的走着。眼前的这几个人还是坐在麻将桌前,不打麻将。

这个月底,天就要当爸爸了,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心情,下次再见,我们就彻底不同了。不仅仅是有人开始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新生的生命也许带给我们的沉重感远比我们能包的红包重很多。下次见面,我们就要变成叔叔伯伯了。

下楼我无意中说了一声『好饿』。十月的天气已经有点冷,小天说他刚买了『美味肉绒面』,那是一种标着产于上海但却只在家乡能买到的方便面,我婉拒,他们几个生拉硬扯着将我拖到楼上。一进门,小天就脱去他的上身衣服给我们在厨房忙活,我的思绪马上回到初中时候我经常在天家过夜,我们经常半夜洗完澡一起赤裸着上身做方便面吃,青春期的时代我们藏着生命力最深刻的秘密。半夜三点,四个人坐在书房的地上吃着『美味肉绒面』,彼此无言,方便面的香味充满着冒着热气的书房,吃完就悄悄的穿过客厅出门滚蛋,在客厅的那一边,天的娇妻也许在骂着我们吵醒了她,而我们的唐突之下却隐藏着年少时期最无法磨灭的习惯。而在我们下楼的时候,却仅仅是轻轻的摆摆手。

午夜的空气清澈而冰凉,远处的中秋明月将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口中呼出的热腾腾的气还带着方便面的味道,我想,也许这样的夜晚将绝版了吧。

28岁说(3)

故乡

我想,过几年我所出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都会消失。

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我出生的城市也在迅速进行其着其城市化的进程,然而伴随着我成长的印记也会在不久之后消失于无形。上大学的时候,每个五一、国庆长假都会回到家,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回家是充电和疗伤。在此刻所处的28岁,我的回家却是尽孝道的方式,在迅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之后,是我的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父母的『知天命之年』以及爷爷奶奶的夕阳之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我在这样的年纪要面对的是这样的大背景,而在熟悉的泥土气息、傍晚时分焦化厂释放的有毒气体以及我踩踏过的每一片石砖以及攀爬过的每一片瓦沿都消失之后,我的至亲也会在我的迅速老去的进程中进入他们生命晚年,再次回来,故乡应该已经是他乡,没有了熟悉我的人,也没有了我熟悉的景物,人生如同一粒微尘。

对待拆迁的态度,我的亲人与我的朋友却与我大不相同。在我这个需要用旧景来凭吊我逝去岁月的人看来,过去是最好的;而生活在那里的人却期待着变化,期待着地铁通车,有更多的大路大桥,以及更多的名品品牌可以进驻。也就是说,对我来说一年回家一两回,家乡是『消费品』;而对于他们来说,家乡却是每天不得不面对的真实,而在我的『哀叹』之下,他们惶惑的看着我,深表不解。

再过几年,横贯南北的地铁的会通车;再过几年,徜徉的大湖会被填平一半;再过几年,那条母亲河将彻底没有了水源,而其上将会架起更多的桥;再过几年,这里将没有稻田没有秋天飞扬的谷场。

 

故事

去年爷爷过80岁大寿,家人却生怕打扰我忙碌的学习工作,甚至都没有告诉我。奶奶也总是念着,他也已经是七十几岁了。他们这一辈人,经历抗战,经历过内战,也经历过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处处却仍在落在『营生』这两个字上。对于老百姓来说,不管什么样的时代,谁的天下,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奶奶居住的村庄就要拆了。小时候,奶奶住在『城里』,而且是在繁华的西街。在爷爷和奶奶的小时候,『城』并不多,一个『城』周围围绕着大大小小的村庄。在黄土高坡上,远远近近的人却操着不同的口音的方言,人们从方言来判断这个人是哪里人,而『城里人』总是要高上一个档次。这个『城』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城市』不同,也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皇城』北京城,据我奶奶说,在遥远的几百年前,太原府附近的城其实并不多,她记忆中的有『晋源城』、『榆次城』、『平遥城』,现在举世闻名的『平遥』幸运的留存了下来,其曾经举世显赫的金融地位再次在世界上风生水起,而那些已经消失的,却很少被人们记起。

爷爷的祖辈曾经为官,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爷爷曾经给我讲他小时候如何的作为一个少爷在偌大的祠堂里旋转,如何进进出出于大宅大院之间,而在日本人打进山西的时候,他的爷爷又是如何为了保住宅院与庙宇与日本人斗智斗勇的。以前一直不信,知道后来看到各种证据,才算是真的信了。作为一个诡计多端的小人精,真心无法相信憨厚老实的爷爷居然有那么丰富的过去,而宁愿相信那一张张匾额上的题词与家族记载。

这次回家,哪里也没去,就杵在奶奶家和姥姥家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在这里,他们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任何耐心去倾听,而在听了那么多人的故事之后,倒是真的很好奇,我的祖辈们,他们的故事从何而来。

反倒是早已过古稀之年的他们,对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的记忆之清晰让我吃惊。而人到了这个年纪,因为没有书写的能力,通过言语来讲出自己的故事算是最得心应手的。以前不喜欢听爷爷奶奶唠叨自己的事情,现在却恨不得拿录音笔录下来。只有那些飞扬的表情提醒着我他们曾经跟我一样踌躇满志,可是他们的历史却鲜有人关注。

这个古老的城市曾经有过及其炫目的辉煌时代,在世事更迭的人类社会,每个城市都有他的剪影,生活在其中的人是最鲜活的剖面。在沉睡了几十年之后,这个城市又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着她的新的塑造。而其间的人和其间的事,必定最深刻的反映着正在发生着的中国。

写了那么多的人故事,真希望自己在羽翼丰满之后,可以写写我的这些至亲的人们的故事。

Re:写不完的信

小跳,你好:

我能猜得出你码这些字有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当你选择给我写这些字,不管所有的原因真正因为我的那个有多么的不值一提,对我来说多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你出国后,国内仍旧在上演着各色各样的声色犬马,保钓事件升温却在918之后热度渐退,我们的话题中也许少了很多情情爱爱,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是在讨论中国好声音中究竟谁唱的好。比如我就很喜欢王琪玮胜过多亮。等你回国之后你会发现你可能跟仍旧在这里生活的我们脱节了。这就是我从广州生活一年之后回北京之后的感受。为什么我曾经熟悉的圈子都面目全非?好像有新的人取代了我位置,而游戏规则对我而言也已经陌生。重要的是那个曾经说要爱我一生一世的男朋友,已经跑到别人的床上去了。

可是,我却只能咬紧牙关。在我人生当中第二次最低潮的时候,我是清晰的记得,谁陪在我的身边,谁又在这个时候弃我远去。我跟自己说,这是人生的课程,这是必经的修炼。

21岁的时候,我开始准备考研,发誓要从成为一个身边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的想象力之外的人。我记得我在考研论坛看到一个师兄说:“不要沉溺在自己青春期式的自怨自艾之中无法自拔,以为自己短暂的人生有多么瑰丽、多么的与众不同。”那时候我以为那是一条绝路,就跟我毕业旅行去爬华山那样,怕不上去就摔死算了。但是这么多年之后我完全认为那时候的我是疯了。人生路这么多,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给逼死?豁达的有智慧的人懂得的是化解,而不是硬碰硬。

执迷于所谓“爱情”,28岁了,坦诚讲,是自己伤害的人更多,伤害别人更深。比如跟ex,我自己做的就相当不好,纵使我今天百转千回万般不舍,对方终究已经move on了。最终感情就变成了一个人的修行。孤独也好,喧闹也好,都是沿途风景。你终于能收获的只有自己的成长。

关于过去,我并不想去问对错。我想你们都是神的孩子,而上帝如此偏爱你们,给你们那么好的亲情来让你们在人间受尽宠爱以及责任的鞭笞,又让你们在年轻的时候去遥远的远方来看清近处,那些曾经咫尺的近处,此刻如天涯的心情你要如何描摹?

不管你如何觉得身陷绝境,或者情感无依,你都要告诉你自己,若是无法建设一个完整的坚固体系的自己,则绝境永远是绝境,你渴望的感情你也永远无法到达。尽管,即使你修炼好了,也未必能到达。在那之后,我也无解。可是我有信心。那么窄的人生路都走过来了,剩下这些,算什么。

你说呢?

我还是等待做你的好朋友的,但是您能不能不要让我等那么久啊?

宋某人

原文为回信,经对方同意回信发表于本人的博客。